【居家照顧】中風與認知障礙長者:復康安排與實用支援全攻略
- Care Irene
- 9月15日
- 讀畢需時 7 分鐘
已更新:3天前
【居家照顧】中風與認知障礙長者:復康安排與實用支援全攻略

居家照顧是中風或認知障礙長者復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患者在病後常出現多重失能或行為改變,需長期依賴家庭提供照護、復康訓練與心理支持。然而,這也為家人帶來沉重壓力。本文將深入探討長者常見的居家照顧挑戰、復康環境應如何調整,以及如何運用政府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獲得專業支援,提升照顧效能,為家庭與患者帶來雙重保障。
想更清楚如何處理復康挑戰?以下影片為你逐步講解
1. 中風與認知障礙的照護挑戰

多重失能與長期照護負擔
中風患者常見癱瘓、語言障礙、吞嚥困難、大小便失禁等失能問題,復原期長,平均需被照顧近10年
認知障礙(如記憶力衰退、時空混亂、判斷力下降)進一步影響患者自理能力,增加照顧難度
認知復健與功能訓練挑戰
認知障礙影響記憶、專注、執行力,患者難以配合復健,學習新事物或重建生活技能進度緩慢
認知復健需高度個別化,包括記憶訓練、注意力練習、問題解決及日常生活重建,需專業團隊長期介入
家庭支援不足
長期照顧導致家庭經濟、心理壓力沉重,缺乏資源時更易出現照顧倦怠
家庭成員若缺乏認知障礙相關知識,容易因誤解患者行為而產生摩擦
併發症與安全風險
中風與認知障礙患者易有跌倒、褥瘡、肺炎、營養不良等併發症,需密切監察及預防
居家環境需大幅調整,包括防跌設施、簡化動線與輔具選用,以營造更安全、更高效的居家照顧環境
治療與照護目標多元
需結合藥物治療、物理/職業/語言治療、認知復健、心理輔導及家庭教育。
強調維持患者尊嚴、提升自理能力、減慢退化、支援照顧者壓力調適。
2. 居家照顧環境的調整要點

居家照顧環境的調整,目的是提升長者或中風患者的安全、便利與自理能力,同時減輕照顧者負擔。根據專業建議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空間整理與通道規劃
移除雜物與多餘家具,保持通道寬敞,方便輪椅與助行器使用
收妥電線、地面物件,減低絆倒風險,特別適用於行動不穩的患者
地面與浴室安全設施
使用防滑地墊,特別在浴室、床邊等濕滑區域
浴室及廁所加裝扶手、坐墊,協助如廁與洗澡
避免地毯或蠟面地板,保持地面乾爽穩固
光線配置與視覺提示
確保室內光線充足,減少陰暗與視覺死角
避免直射強光與反光眩目,提升視覺辨識度,有助方向感及空間判斷
傢俱與輔助設備
選用穩固、適合高度的椅子與床(椅面高度約等於小腿長度)
臥室可設電動護理床、減壓氣墊床褥,預防褥瘡並利於移動
床邊加裝床欄或扶手,協助上下床
桌椅高度應方便輪椅進出與使用
安全設施與輔助科技
安裝智能監測設備(如防跌感應器、攝影機),便於即時掌握長者情況
使用提示藥盒、分藥器,協助記憶力減退患者正確服藥
專業職業治療師到戶評估
建議安排註冊職業治療師上門評估,根據患者實際功能與家居環境,提供度身訂造的改善建議
可協助選擇、租借輔具,例如助行架、轉移滑墊、洗澡椅等,提升照顧效率與患者自理能力
3. 專業照護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支援服務
對於中風或認知障礙的長者而言,持續且適切多方位的照護安排,對復康至關重要。透過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,合資格人士可按個人需要靈活選用政府資助的社區照顧服務,延緩入住安老院舍的時間,同時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。
家居為本服務(上門照顧)
上門個人護理(如洗澡、餵食、傷口處理)
註冊/登記護士提供護理服務
物理、職業或言語治療師設計的復康運動
家務協助、送飯、陪診及護送服務
認知訓練、到戶看顧、照顧者到戶培訓
家居安全評估與改善建議
中心為本服務(日間中心)
半日或全日託管照顧
康復活動、社交互動、膳食安排
車輛接送及短暫住宿服務(暫託)
混合模式
可彈性選擇中心與上門服務組合,配合長者生活需要
專業團隊支援
由社工、護士、治療師等組成跨專業團隊
為每位長者度身訂造復康與照顧計劃
持續跟進健康狀況,亦為照顧者提供培訓與情緒支援
Care Club 萬恩護理 提供多項配套服務,專門針對中風及認知障礙長者的復康需求,配合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,協助家庭打造全方位的照護及復健方案,包括:
照顧者技巧培訓
由專業團隊上門教授如正確轉身、餵食、協助沐浴等專業技巧,確保中風或認知障礙患者獲得安全而尊重的照護。
復康訓練及家居安全改善
配合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靈活安排,提供物理及職業治療指導,並結合 居家照顧 需要,針對患者居住環境進行安全評估與改善,提升整體照護質素,促進功能恢復並減少意外風險。
家居環境安全評估及改善建議
評估潛在風險,提出改善方案,為中風及認知障礙長者打造更安全便利的復康環境。
如有任何疑問,Care Club 萬恩護理 團隊亦樂意為您提供專業查詢與協助,助您順利靈活運用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資助服務:
4. 家人角色與心理壓力調節

中風或認知障礙發生後,家人常需在短時間內由親人變成主要照顧者,負責起居協助、醫療安排、情緒支持等多重責任。這種急速轉變,容易帶來壓力與無助感,甚至出現焦慮與自我懷疑。
常見心理壓力來源包括:
照顧者需重新分擔家庭責任,如經濟、育兒或家務等;
患者功能退化,家人須適應新的互動與角色模式;
缺乏專業知識,對復康訓練與藥物管理感到力不從心;
長期照顧中忽略自身需要,導致情緒積壓。
心理壓力調節建議:
照顧好自己:定時進行自己喜愛的活動(如運動、閱讀),學習放下內疚感;
尋求支援:多與親友或照護者互助組分享,必要時考慮心理輔導;
建立溝通技巧:理解患者感受,以尊重而非「病人」的身份與其相處;
分擔責任:與家人建立分工,善用喘息服務或暫託資源,減輕照顧者壓力。
FAQ 常見問題:
1. 中風復康需時幾耐?
中風復康時間因人而異,但有明確的「黃金復康期」需把握:
首 3 至 6 個月為關鍵期,功能改善最明顯
頭 11 週進步最快,大多數患者在此階段達到最佳恢復狀態
不同嚴重程度的恢復預估:
輕度中風:約 2 個月可見明顯改善
中度中風:需約 4 個月
重度中風:可能需 5 至 18 個月,甚至更長
雖然 6 個月後進步會放緩,但持續復健仍然有效,不少患者可在 1–2 年內逐步提升功能與生活質素。
建議:
儘早安排物理治療、職業治療、語言治療等綜合復康訓練
即使過了黃金期,也不應中斷復健,避免功能退化
2.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包唔包括復康治療?
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包括復康治療。
根據社會福利署及多個認可服務單位的資料,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的服務內容明確涵蓋復康運動及治療,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、職業治療師或其助理提供。服務範圍包括:
復康運動與治療:中風後復康訓練及護理服務
個別化訓練計劃:按長者實際能力設計,靈活調整內容與時數
言語治療:適用於有語言困難的長者
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亦包括其他相關支援:
家居環境安全評估及改善建議
到戶照顧者培訓
上門護理、個人照顧、陪診等
如長者因中風或認知障礙需要復康訓練,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提供全面支援,有助延緩退化、提升生活質素,亦減輕家人照顧壓力。
服務簡介小冊子(社會福利署)https://www.swd.gov.hk/storage/asset/section/354/tc/Service%20leaflet/CCSV_Leaflet_2023_Chi_W3C_proceeded.pdf
涵蓋服務項目清單https://www.swd.gov.hk/storage/asset/section/354/tc/Service%20item/c_%20CCSV%20Service%20Items__Regularisation_CHI_20240912.pdf
3. 屋企做唔做到物理治療?
可以,而且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就正正支援上門物理治療服務。對於中風或認知障礙的長者,很多復康訓練其實可以在家中進行,例如步行訓練、關節活動、平衡練習等,在熟悉環境中做反而更安全、更有效。
不過,居家照顧應由註冊物理治療師主導,根據長者身體狀況設計合適計劃,亦可按家中空間提供實際指導與改善建議(例如防跌設備、家居擺位調整等)。
透過政府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,合資格長者可安排治療師定期上門提供物理治療服務,無須長時間外出或入住復康中心,為長者與照顧者提供更靈活選擇。

透過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(CCSV),中風或認知障礙的長者可獲政府資助,在家中接受專業的照顧與復康訓練,有效延緩功能退化,提升生活質素。Care Club 萬恩護理 作為認可服務配對平台,提供一站式支援,從申請諮詢、家居環境改善、復康訓練安排到照顧者支援,皆有專業團隊協助配對最合適的方案與單位,讓家庭照顧者更安心,長者亦能在熟悉的環境中重建自理與尊嚴。
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
CareClub 萬恩護理 結合「外傭姐姐」+「專業護理」的【居家安老】服務,為你和家人提供全面支援服務,將照護服務搬入您的家中
登記熱線:☎️ 36187799
📍尖沙咀站:九龍尖沙嘴加連威老道38號華暉大廈3樓B室
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🔸
更多資訊 :
💼勞工處網站: https://www.labour.gov.hk/tc/
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 79470
留言